初 中 英 语 阅 读 与 策 略
裕安区丁集镇大牛学校 陈 娟
初中英语教学是在一级和二级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为让学生会一进步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了解异域语言文化历史,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实施的综合性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
一、阅读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
2011年修订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分级描述中写道:“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阅读策略。”在语言技能分级目标描述中讲到:“……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根据不同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一名初中生,九年级时要学会使用1600个单词,3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这意味着,他的义务教育后三年,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就是阅读。相对而言,农村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狭窄,阅读自然成为其语言技能形成、语言知识掌握、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策略领会、跨文化意识确立必经途径和主要手段。初中听说写教学囿于资源匮乏,实施过程并不如教学大纲要求的那样到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阅读的主要目的
阅读如此重要就有必要搞清楚什么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1、对“阅读”的理解
一篇文章,不论是招领启事,还是新闻报道,做到怎样才为阅读?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意义的成型世界。不仅是许多陌生的生词,繁复的句式。就是熟知的词汇,其组合往往也是超出常规,出乎意料。例如,学生第一次读到“It rained cats and dogs.” 肯定是一头雾水。更有甚者,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搭配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是家常便饭。
因此,有人说,英语学习就是猜谜游戏(play guessing game )。这种说法虽风趣但切中要害。学生阅读文章,就是应用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阅读策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推测文字大意,推断作者意图。通过合作者的互动获取信息,体会情节,接受阐述,激发深思。激活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领略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就是所谓的阅读。这种学习能力随着初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推移,词汇量的增加,应该逐步加大猜测活动。先从猜词义开始,然后猜情节,猜文章大意。这种活动在阅读前、阅读中都可以设计,形式多样化,让学生产生兴趣,养成经常使用的习惯。
2 、阅读需要的知识
既然阅读是和作者的互动,学习者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支撑。学生用自己的世界去理解作者的世界,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储备,包含语言知识,如语言形态学知识。学生阅读中遇到单词:”success”,依据学过的单词”successful“以及生词出现的上下文,推测大意。当然,学生必须具备英语词汇词性的基础知识。初中英语词汇有大量的复合词和派生词,掌握构词法是初中生应有的基本技能。学习者具备的社会文化知识,对于阅读理解,亦有帮助。例如,学习地里风光的文章是,学生储备相关地理知识。八年级第七单元学习地理风光和保护动物,在做比较语言知识点时,涉及河流知识。学生需要知道世界主要河流如尼罗河、亚马孙何及长江等河流相关知识。必然有助于阅读理解,相反,这方面知识的匮乏,将成为阅读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本学科的素养,还需期综合素质。将学习英语成效的高低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或者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偏失,都是对阅读教学和教育规律误读的表现。同道中人的所谓理论性论证,更是行业的的伪科学!
3 、阅读的目的与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总目标中有关课程目标的表述,用英语表述为“reading goal”,而阅读课堂的阅读目标同英语表述为“reading purpose”,后者是前者构成的基础,前者时候的终极方向。学生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首先获取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构筑词汇和语法储备,领会文章篇章的结构,行文的衔接,连词的使用,等等。至于谁先谁后,则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七年级偏重阅读目的(reading purpose)。八年级逐步开始阅读目标实施,侧重文章整体结构、行文链接、文化意识方面灌输。而且,阅读应逐步重整到局部,从目标到目的,词汇语义放给学生解决,所谓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这种语言的积累需要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和阅读深度的加强,并非一时见效。
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能够阅读不同类型题材的文章。无论是寓言故事,还是事实评论,既要知晓题材样式,又要通悟行文风格。依据不同信息,获取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感悟文化氛围。初中生阅读范围虽然较小,阅读量并不少。文章题材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想阅读,爱阅读。
2)根据不同阅读目的,应用不同策略,形成阅读技能。论说文章从何着手,需要采取哪些步骤,生词是查字典,还是一句上下文推测,阅读者必须在阅读的过程随时做出决策。阅读的不同阶段徐奥不同的手段与方法,阅读者通过日积月累,了然于胸。七年级查字典策略经常使用,七下开始教授猜词义的策略,能够应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去推测新领域。教学活动设计有重点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使其慢慢掌握。
3)学会观察世界,提出自己观点。英语阅读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关注主人公命运,学习他人优秀品质,自然是阅读教学的一大任务。只是一味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会使学生疲劳。但是,就如英语语言学家们所言,学生在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是愉悦身心,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更是在与作者心灵碰撞中产生火花。学生有所想象,有所感慨,有所表达。这一点为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西方语言学家称之为“critical knowledge”,大概称为批判性知识.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这个国人耳熟能详传统故事,“阅读后”(post-reading)的活动中设计一个问题:愚公还能通过其他方法开路吗?阅读者通过讨论,进行会话,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学生提出:愚公为什不搬家呢?对这种想法加以鼓励。这不仅是目标语言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视角观看。
4)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习英语,还是学生通过文字这种特殊的媒介,到异域旅游观光,学习先进文化与科技,这与当初开放的初衷应该一致,即培养学生开放理念,全球意识。这些思想的灌输,当然要通过大量英文阅读来实现。也应该是今后英语教学一支点。那种认为减负就是少读文章,少做作业看法未免肤浅。义务教育免费,但不能因此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初中英语阅读配套读物的缺失是教育者职责的缺失,是国家责任的缺失,教育产品最后都会短板。失此将难顾彼。
三、 英语阅读策略
英语学习过程,学习者应用已有母语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经验,目标语言技能和知识,感知文章,领悟大意,了解风俗习惯,感悟人文关怀。这个过程复杂而微妙,细腻而反复。因此,阅读就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经常发生在阅读中,使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习策略的应用,必然会给学生启迪:掌握并应用科学方法,将能事半功倍。
1 、阅读类型
1)感受式阅读
单元话题是如何制作爆米花。学生通过爆米花制作过程文字的介绍,知道程序,并能在接下的话题讨论中将制作知识用于交流,用目标语言加以描述。这种阅读过程称之为接受式阅读。这种阅读形式经常伴随阅读教学。平时教学中,教师为能够走到此处而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诸如查字典,画句子,出示相关图片。但教学中,往往也走到此处嘎然而止。这是对英语教学的误读。不仅是接受知识,知道内容。还需要其他阅读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
2) 反射式阅读 阅读过程中,遇到知识点或者信息,需要停下来,回顾前面接触语言要点或者文化背景资料,进而甚至回头阅读,这个过程语言学家称作反射式阅读。譬如,教授八年第七单元3c的阅读课文,谈到登山者的成就和精神时,让学生再阅读第一单元讲述登山者经历的文章,既能够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又疏通有关登山方面常识。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量。及回顾旧知,学习新知,是个交互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知新而重温旧梦也是阅读很好尝试。但是在应用中,尤其回顾旧知时,时间短,过程简,不能主次不分。
3)略读与快读。
在阅读前,弄清词义,学生需要浏览和词汇关联的句子。搞懂文章主旨,可以快速阅读文章标题和段落首句,揣摩作者意图。这种阅读方式称之为略读。它和快读的区别在于:快读专注于某个特定信息,如一组数据,某个人名或地点。信息获取时片状(piece of information);而略读则是几组甚至几段信息(a chunk of information)的获取进行加工形成目标语言的输出.两者在应用过程,交替出现,很多时候并不明显。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阅读时,又是所要获取的信息量不多,不需要通篇细读。
4)精读
如果说略读和快读经常应用于阅读前(pre-reading)的活动中,精读则常常出现在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reading)的过程里。当然,这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因为阅读过程具有反复性,阅读任务不断变化,手段应相应更弦。所谓手段为目的服务。精读中,目标语言知识,需要进一步捋清,词义词性,文章结构,关联词的使用,作者的写作风格;比如,教授餐桌礼仪时,学生应知道接物待人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餐具如何使用,这是社会文化背景,当然要知晓。这个过程中,有的知识熟记于心,有的信息,则需翻阅前面的资料。有的只需记住只言片语,有的可能整段识记,烂熟于心。手段多样而过程迂回,既关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形成,又注重情感态度感化,文化意识的熏陶。所以,精读被用于一个单元话题某一个或几个课时中是司空见惯的事。
需要强调的是,一单元话题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几个课时掌握,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的熏陶,尚需时日。所以,在单元话题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泛读。
5)泛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目标要求,无论文字数量,还是文章题材与体裁,要求很高。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文化理念树立,开放精神培养,需要逐步实施,划分阶段完成。向学生大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阅读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应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阅读,并能够进行适时评价,鼓励学生阅读。在一阶段,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阅读做好准备。
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的发展,提供文字数量不一、文章体裁不同、文化背景多样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回顾已学语言知识,了解新的语言知识,巩固已有技能,发展新的语言能力,徜徉外来文化长廊,领略异域风土人情。教学思想落后,社会教育氛围畸形,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都是这方法和实践极少应用的根源吧!
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英语学科改革,在社会上,甚至教育界,引发误读误解!更有雷人,将英语从学校教学中“踢出”。这无异于回到明朝中期。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不争事实。学生阅读量小,视野窄,也是实情,即使在如今所谓信息时代,亦非如此。泛读是学生完成课程标准最好途径。因为仅仅有精读,应付考试,好学者绰绰有余,中下者,疲于应对。将来交流,无以应对。回归社会实践,都会提襟见肘。即使是高分者,也为实践的侏儒。
2 、阅读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会使用一些阅读策略来完成阅读教学。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方法,科学的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在使用策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想学,乐学,会学。不同策略,不同阅读对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尝试去了解未知世界。学习的过程中,不同方法和手段的尝试,让他们收获快乐。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体系与理念,应用于今后的阅读,游刃有余,自然高兴。不可否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1)猜
学习英语,第一道障碍,就是词汇。解决之道,首先是积累。积累的过程中,猜词义是必备的技能。因此有语言学家说,学习第二语言就是一场猜谜游戏(play guessing games).确实如此。不仅词汇,文章段落大意,故事情节发展,文化背景礼仪含义,都可用这样的样式去阅读,有趣而风险。
2)查字典
当猜策略应用过程中,遇到尴尬时,则需通过查字典来求证。尤其是需要确定词义准确意思是,查字典则成了猜的辅助手段。当需要了解习惯用语的真正含义,文化差异的巨大,使得查字典策略尤为重要。
查字典也是记忆和掌握词汇的良方。因为在翻字典找词意的过程中,也是语言输入的过程。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3)标题和首句
英语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因为像三段论这样的思维形式,在英文作品中比比皆是,通过英语文章的阅读,形成逻辑思维习惯,自然有益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以,即使是一级水平读物,也应该取材于原版,即有英语国家的作者写文字。哪怕是三年级学生的作品。国内的专家只能截取材料,绝不能以身试法。否则,所有的技能方法都毫无效果。
4)图示与表格
在阅读文章时,需要了解内容,对比事例,复述情节之类活动。此时,通过制作表格,将事例排列,数据罗列,故事情节发展图片展示,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记忆是内容清晰,复述时脉络井然。
英语阅读中,这些策略定位与应用,会随着不同阅读阶段,不同的阅读材料及其难易程度,有所变化。学生在面对不题材的文字,依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合适的引导。
鉴于英语阅读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足够的重视,学者善用方法,教者乐施策略,才能真正教学相长!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上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初始,教育者首先在理论和理念上具备一定的储备,在日常教学中适时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技巧,锻炼能力,为学习形成一套方法,为生活养成一种习惯,为工作练成一段经历。阅读教学的真谛就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