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集镇中心学校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教学科研 各校活动 丁集学校 华祖学校 大牛学校 中心小学 留言板
站内搜索
 

丁集镇中心学校

今天是:
快速导航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家校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师德师风

浅谈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幼儿教育

编辑日期:2009-12-19  作者/编辑:丁集镇中心学校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近几年来,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为新时代的幼儿教育打开了一道道通向世界的大门,让一线的幼儿园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优秀的教材。这些内容广泛,理念各异的新教材在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新教材与教师、幼儿之间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不适应,一道道难题出现在面前:“教材与现实有出入怎么办?”“如何突破教材的地区差异性?”“怎样对雷同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宜的取舍?”“如何将抽象的教材内容转换成与幼儿生活经验贴切,为幼儿所感兴趣、所能接受的内容?”“怎样充分利用众多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教育?”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灵活执行。”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又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习者相联系的融合,更是教师智慧结晶。如何从自身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最优化地利用有限资源促进教学的最大发展,也就成为当下提高教学有效性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反思教材与教学者、学习者之间出现的磨合和矛盾,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自身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素质
  
  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领域狭窄,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因而不会灵活处理,自如运用,更谈不上要把孩子需要的知识提取给他。
  
  年轻的教师缺乏教育机智,不善于及时发现和捕捉孩子对教材表露出的积极因素,抓住“闪光点”,因而就不能迅速地,随机应变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痛失教育良机。
  
  再者,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上的强弱也影响了对教材的驾驭和运用。
  
  (2)教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理解的偏差
  
  ①伤筋动骨精髓换:有的教师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识,但把握不好这个度,把创造性使用教材等同于“更换内容”,完全抛弃现有教材,根本谈不上创新和使用。
  
  ②照猫画虎目的糊:片面、狭隘地理解“创造性使用教材”。为了更换而更换,缺乏目的性,形式化。教师在对内容进行调整时,未对教材进行充分研究,只注意了自身运用教材的能力,没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促进幼儿最大发展上。
  
  ③优化不当融合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地利用。但由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素质的局限,有时会在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时,不能很恰当地联系实际,因地制宜,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的适当改编而没有从更宽、更高的视界去统领和把握教材的意义。
  
  2.教材本身的原因
  
  比如,现行的《幼儿园建构式》教材是以“主题”来构建的,于是出现:教材中有雷同或重复的教学内容;教材中一些内容与主题牵强附会;各领域教学内容偏颇且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如音乐、数学等;有些内容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再教材与幼儿及实际教学环境有明显出入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及时改编和创新教材,并灵活有效地运用。
  
  二、发现问题的途径
  
  由于教材与教学者、学习者之间的磨合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实存在。教学者能意识到并做为一个问题提出并寻求解决,往往是通过以下的途径:
  
  1.教学前的感悟──备课时,细心的教师发现了问题
  
  如:在集体备课讨论中,大家发现教材《果菜汁》内容城市化,远离城镇孩子的生活经验;《我爱我家》教材内容与挂图内容有出入,于是在安排该主题活动内容时我们就进行了删选。
  
  2.教学中的顿悟──授课时,观摩的教师发现了问题
  
  如:我们组织大班音乐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的音乐教研活动。音乐欣赏“蝴蝶找花”。我们选择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做为背景音乐。我们发现小朋友在游戏环节进行找花时,往往不能按老师的预设和要求在同一朵“花”上按乐句停留和寻找。开始,我们都认为是教师引导的失误或手段的不完善引起的。但经过多次的探讨和斟酌,还是不能改变这种情况。后来,我们猛然发现是教材──背景音乐选择的失误。首先,小提琴演奏的梁祝音乐特别哀婉、凄美,不适宜表现春天蝴蝶找花的欢快和愉悦。再者,背景音乐的和弦太丰满,影响了小朋友倾听感受和分辨乐句。发现问题后,我们改用钢琴演奏的《梁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教学后的醒悟──反思时,执教的教师发现了问题
  
  如:我园一位教师在小班语言活动《敲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诗歌最后一段“我们全家在家里,亲亲热热在一起,哈哈哈哈,亲亲热热在一起,在一起。”中表现欢快情绪的像声词“哈哈哈哈”,小朋友在朗诵时不能以饱满的情感表达,念起来干巴巴的,有时还会变成发怪声。把诗歌前两段渲染的气氛和营造的情境也破坏了。当她把问题提出后,经过大家的创新,把“哈哈哈哈”改编成“亲亲爸爸──咂咂,亲亲妈妈──咂咂,亲亲宝宝──咂咂”后,教材大放光彩,把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推向高潮,幼儿情感渲泄自然、饱满,学习效果极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有思考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提高。发现了问题后,就要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对症下药。
  
  1.根源上的改变和提高
  
  (1)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
  
  教师是教材的运用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学科组教研活动”“专业引领”等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层、分阶段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的意识,逐步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改变和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帮助教师转变角色意识,从被动的研究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将教学与教设融为一体。通过优质课评比“案例与反思评比”“新教材研讨”等活动,使教师增长教学机智,提高教育实践和驾驭、运用教材的能力。
  
  (2)把握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要领
  
  坚持走园本教研之路,理论联系实际,以本土特色为基础,以促进幼儿最大发展为目标,精心选择各领域教材。严格按照“集体选材──集体备课──个人操作──集体反思交流”的程序,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积累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注意:
  
  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不随意改编教材内容,违背教育的科学性。
  
  ②改编教材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和教学的最优化发展为出发点,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想当然”的以自身的喜好来改编;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将抽象的内容转换成幼儿愿意学、能接受的具体内容。
  
  ③使用教材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要凭借教材引导幼儿把该知道的“知识”学“透”、该明白的“问题”弄“懂”、该学习的“方法”会“用”。
  
  ④钻研教材,把握本质,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可利用资源(包括隐性资源),进行整合教育。
  
  ⑤要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2.多渠道、多方式的探讨
  
  ①学科沙龙──“抛砖引玉”,在自由宽松的交流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科沙龙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取百家所长的活动。沙龙不定期举行,根据活动重点的不同,每次参加的人员也各异。有时仅限于学科组组员,有时是跨领域的老师,有幼儿园的领导,有保育员或食堂等其他工作人员,甚至也有幼儿家长。
  
  沙龙探讨的主题明确,富有针对性,气氛自由宽松。旨在引导思想,开阔思路,寻求对同一问题的解决之路。在沙龙中,大家积极参与,敞开思想,各抒己见。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灵感,通过交流与争议达成共识,用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中班语言活动《煎饼帽子》中,“迈克尔要通过观看妈妈不停地翻煎饼”,观察馅饼在翻煎过程中的变化,感受和理解面粉制作煎饼的奇妙,并产生愿意帮妈妈做事的愿望。
  
  可这个教材在现实活动中是行不通的。首先,教师扮演的妈妈并不具备煎煎饼的本领,再者,因为在本地的食品中没有煎饼,这种称呼小朋友不具备这种经验。为此,通过在沙龙中和食堂工作人员的沟通,我们将教材中的“妈妈”换成了“大饼叔叔”(用炊事员扮演),将故事中的“煎饼”改成了“大饼”。经过对教材因地制宜地变通,将教材原定的语言领域,扩展到社会和语言融合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实例的观摩与分析──“以事实说话”,在真实的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真谛。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可以通过沙龙得到一致的、最可行的途径。有时,当思维的碰撞特别激烈,各方意见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教材创新课例观摩。”意见相左的各方根据自己的见解,分别组织教学活动,通过集体的观摩,分析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真谛。在实例的观摩中,我们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合理明确的分工,科学严谨的实施过程。人人参与,人人研讨,获得最终、最合理的解决方法。“以事实说话,以事实服人。”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每一次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将常规教学中一部份不适合的教材进行本土化的最优化的处理,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真正联系实际,使活动得以真实有效地开展,让教师深刻领会“教材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我们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Copyright © 2009 丁集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