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吃完饭,路过教室我都会发现一些家长为中午没有回家的孩子送饭,然后看着孩子一口一口的把饭吃完,再匆匆忙忙骑上车回去干农活。我也身为父母,看到这我心里总是很感动: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一个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总希望孩子将来成龙成凤,但是现实总是与希望矛盾的。总有一些孩子可能与家庭教育、个人智力、良好习惯等原因有关,学习总是很吃力,成为学困生。 人心总是偏的。老师总是喜欢那些学习用功、成绩突出的好学生。而那些学习吃力、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是成为老师眼中钉,肉中刺。我也不例外,如我班的邵杰、叶桦、王耀萌等上课小动作不停,作业书写较乱,且一问三不知。平时看一眼就讨厌的如刺在梗,多一眼都不愿看。现在我也为人父母了,每天上下班辛辛苦苦接送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有时心里想:我的孩子将来上学学习如何?如果学习不好是否也会经历像叶桦、邵杰同学同样的经历呢?将心比心,我心里该多么难受。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不一定只有考学这一条。好多成功人士小时候学习不一定好,但是却赶出了一番伟业。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经历不同,那么将来都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为什么要强求一致呢?以至于要用心里歧视来逼着这些学生来达到老师的标准呢?让这些学生从小就受到这种歧视,受到这种心里磨难呢? 换位思考,家长心里是该多么难受、苍凉。思想至此,我为什么不心态放平和一点?为什么不一碗水端平,或试着弯下腰对学困生就像对好学生那样和蔼可亲,甚至范点小错误可以包容一下。这不就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吗?也让这些孩子在没有歧视,没有责骂中快乐生活;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关爱下健康茁长成长,虽然小时候没有辉煌的经历,炫耀的资本。因为这是他的权利。每一个人(包括老师)都没有权利去剥夺孩子的这些权利。 |